美章网 资料文库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

行政事业论文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在管理方法上,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所采用的方法依然比较落后,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没有进行良好的监督,并且在资产的增量与存量,这两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失衡现象,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致使预算工作的安排没有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工作上,都有相关的标准对资产配置进行约束,例如,每一个办公设备的安排、各个等级人员的设备配置等,都有相关的制度安排,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配置制度,随意性大。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关注利益,资金与资产的竞争激烈,财政部门常常无法与预算单位进行信息的对称连接,预算编制工作缺乏依据。

2.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对策

2.1提高行政单位人员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度有效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水平,并将两者相结合,首先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路这两项工作具有一定的认识度,了解其重要性。提高员工认识度的方法,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讲座、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让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掌握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从员工的思想上改变其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的态度,使这两项工作得到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员工的重视。进行资产的配置工作于预算工作的安排时,第一步就是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经过科学的统筹之后,才进行合理的预算安排,避免出现随意性,改变单位员工存在的重资金、重购置的思想,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良好的结合。另外,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在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的管理方法上,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有用可行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将资产、预算管理这两项工作相结合,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2.2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没有一个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制定一个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可保证资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且编制工作具有依据。资产配置标准制定时,要坚持以预算管理细化为中心,并将资产使用绩效、信息报告这两项工作作为基础,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配置标准。配置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宇哥是人员的额定,另外一个是资产费用定额,这两者必须要考虑周全。例如,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计算机、车辆等各种配置标准,都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类时查看实际的职能实行情况,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实现资源最大化。而在一些经费上,应进行定额的核定,例如燃料费、水电费等,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核定,尽量达到公平、规范,避免出现超配等问题。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对促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互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可解决人为干扰等各种问题,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2.3加强监督力度,开发新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这两大的工作是重要的两项工作,实际上,财政与审计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为此,在要重视审计、财政监督工作,在审计、财政的监督下,严格进行配置资产预算的检查工作,查看所购买的设备是否已经得到批准。在预算工作中,若需要进行追加预算工作,应按照规定,先向相关部门申请,部门领导批准之后,才可进行购置,若是不予批准,一律不可购买。在检查的过程中,若是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超标配置的资产,要严格对其进行处置,给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起到震慑作用。此外,为了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我国财政部门现如今已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系统的开发要采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更新改革,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降低资产管理成本,进行动态管理,资产管理工作完完全全实现了透明化,预算管理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提供给相关部门,信息更具有真实性,有利于预算的编制工作,开发资产管理系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资产、预算原理工作结合的技术力量。

3.结束语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第2篇

1.公务卡的推行加重了行政事业单位负债情况。公务卡就有透支功能,在开户时要求制定公务卡的持卡人,在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消费后,需要指定的持卡人到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报销。但是实际公务卡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国家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单位为每一名员工配备公务债是不太现实的。当持卡人进行公务消费过程中,如果透支金额较大,所欠下的费用就归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负债增加,增加了单位财政压力。

2.公务卡的推行也助长了奢侈浪费现象。因为使用公务卡消费都具有相应的消费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消费凭证,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实际公务卡使用过程中,奢侈浪费行为无法避免,这主要与现行体制以及个人职业道德有关。持卡人进行公务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将个人消费与公务消费混淆的情况,从而导致浪费现象。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消费无法统一消费标准,在实际公务卡消费中无法避免超标准消费现象,这就造成奢侈浪费情况。

3.公务卡的推行受到环境限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银行卡使用越来越依赖,银行卡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各大商场、柜台都使用POS机,为公务卡消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我国许多偏远服务区,在线支付服务很难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务卡的使用,对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支出消费很难满足。

4.传统的支付方式对公务卡的推行增加了阻力。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公务卡过程中,由于对其的宣传不到位,一些员工对公务卡消费理解不正确,并对公务卡消费存在抵触情绪。片面的认为公务卡的使用制约了现金消费,同时还会对个人隐私造成威胁。由于大多在职的公务人员对公务卡的使用方式、使用范围缺乏应有的了解,而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受传统现金结算模式的影响。职工更习惯使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且短时间内无法转变持卡消费的观念。公务卡的使用率无法提高,使用效果不明显.并给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的推行造成了阻碍。

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的措施

1.不断的加强对公务卡使用的监督力度。针对现行公务卡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在制度实际实施执行过程中容易被人曲解,所以需要加强对其的约束与监督,同时也是避免挪用公款、奢侈浪费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公务卡实际应用时,首先应该明确公务卡的结算限额,避免公务卡透支过多现象。其次,制定完善的公务卡使用制度,并对其现金流量进行规范控制,时刻监督预算单位现金动向。最后,做好公务卡现金提取限制工作,有效的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负债情况。

2.取消实名制公务卡办理制度。实名制公务卡制度应用过程中,个人消费与公务消费容易发身边混淆,造成奢侈浪费情况。因此,应该尽快取消实名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开户时,不应该指定某一个持卡人,而是将公务卡放在单位名下,并对其进行规范化标号,为公务卡管理提供便利。事业单位应完善预算绩效的考核以及执行的监督机制。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调整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建立预算管理以及预算资金使用的机制,制定预算以及专项的资金使用评价方案和办法,并开展或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考核机制。保证预算及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规范以及高效,避免出现资金使用不当、奢侈浪费的现象。

3.不断的完善公务卡的使用环境。随着公务卡推行的不断深入,公务卡的使用环境也应该得到不断的完善,也只有良好的使用环境才能保证公务卡制度发挥更大的功效。首先,政府财政部门应该对公务卡刷卡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为公务卡推行提供方便。其次,对于POS机公务消费应该进行进一步优化,将公务卡刷卡信息、消费类型、单位名称、联系方式、公司地址等消费信息一小票的形式列出来,这样更加有利于政府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流向的监督管理,同时也能确保公务消费的可靠性。最后,加快在线支付业务在公务卡消费使用中的推广速度,确保公务卡具有良好的应用环境。

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宣传。为了促进公务卡推行,需要尽可能的消除行政事业员工对公务卡消费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宣传环境,如实际体验、座谈会、影片观看等,是单位员工对公务卡消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帮助员工掌握公务卡正确的使用方式,提高公务卡推行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结语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第3篇

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日常管理涉及的事项比较多,可以说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就投资、应收账款管理两项有代表性的日常重要事项监管进行探索。

1.识别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日常管理重要事项的风险

1.1有些所办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缺乏投资规划,投资项目分析力度不够,没有规范的论证程序,导致投资缺乏严谨性,很多投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投资效果,投资效益不高,甚至投资失败。

2.2有些所办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风险意识淡薄,片面追求销售额的增加,忽视客户的信用资质,只求销售数量不求销售质量;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各部门权责不明确,业绩考核指标短期化,只注重短期效益,未将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造成坏账损失。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日常重要事项管理监管

2.1加强对外投资监管首先,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保证投资方向要合理,要与国家政策相符合,投资规模要在企业可承受度范围之内,并且与企业驾驭能力相符合,优化债务规模与结构,严控资产负债率过快增长,确保企业稳健经营。其次,建立健全投资风险检查监督机制,完善投资业务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体系,加强投资业务监管指导,督促完善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和操作程序,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2.2加强应收账款及坏账监管指导所办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企业的信用政策,防止坏账的形成;督促企业加强日常的应收款项管理,建立健全销售责任制,定期做分析和调研,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督促企业健全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必要时成立清收小组,催讨应收账款,积极探索应收账款的处置方法;建立健全坏账的核销的管控和审批制度,加强责任追究制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处置监管

1.识别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处置风险有些所办企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缺乏充分的透明和充分的竞争,很难保证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管理层级过多,链条过长,所有者虚置状况严重,管理效率下降,甚至造成一些资产归属模糊,为企业资产流失埋下隐患;外部监督弱化,财务和审计监督不到位,侵犯企业资产的行为时有发生。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处置监管

2.1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企业资产的转让应当依法评估并按规定进行评估备案。同时,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按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平台公开进行,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方式进行,不适用或者不便于以拍卖、招投标方式进行的,经相关部门批准可采取协议转让或者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2.2完善监督机制,督促所办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推行民主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疏通内部职工的监督渠道,让职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健全和完善企业监事会和财务总监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财务和审计监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第4篇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主要来自于组织内部、外部。基于风险导向即是对各种风险进行判断、控制、评估、应对,单位业务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解决措施。其中,风险评估的主要客体是单位业务层面,主要包括采购业务、收支业务、会计业务、预算业务等[2]。例如,在单位业务层面中,在预算业务中存在预算编制不实、预算执行环节脱节等风险,在具体业务中,单位为了足额获取财政资金而将预算虚设,设定与业务工作不相符、脱节的单位财政核算,且对预算的批复、执行落后,信息反馈不及时。而在具体采购业务中,往往存在采购金额被拆分、采购目录不精确的问题,且利用组织招标的便利性,招标机构与采购需求部门串通,并在招标中设置不公允标准,对中标结果产生影响。此外,还存在不合理财政支出、套曲财政资金、货币资金存在短缺风险、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工程业务风险等问题。

二、风险导向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

(一)、强化风险评估机制根据风险导向构建具有适用性、层次性、针对性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形成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风险评估工作中,应有具体部门牵引,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对单位收入、支出内容、采购方式等内容进行确认。例如,确定单位收入包括哪些方面、支出包括哪些方面,有无账外收入问题支出的具体标准。并分析确认单位资产,合理分类资产,分析所可能面临的威胁。同时,分析使用某种采购方式的原因,全面收集、评估采购中的寻租风险,并科学评估建设中的投标风险、合同中的协调风险。此外,单位还应根据本单位的风险发生原因、风险可接受度、风险偏好等条件,通过风险转移、承担、规避、降低等手段,科学处理所面临的风险。如,当风险在单位风险承受能力之内,即可利用保险、活动分担风险,使风险减低到可接受范围,而当风险超过了单位风险承受度时,可利用风险规避措施。

(二)、建立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根据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建立风险管理基本程序、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组织、风险控制的具体业务等[3]。在具体控制中,首先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步骤,然后确定合理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结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寻求具体的控制依据,制定管理措施。再者,确定人员分工、组织机构、监督机制等,最后进行具体的业务分工,职责设计,确保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中,针对责任主体,激励对责任主体有利的行为,惩罚对责任主体不良的行为。

(三)、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求进行明确首先,完善制度体系,国家和有关单位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法制环境、制度体系进行改善,如为了防止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与预算相偏离的风险,国家和有关部门应改善财政收支管理机制,有效结合功能科目与经济科目,加快公共资金分配、使用的立法步伐。其次,健全组织架构,对于内部控制而言,组织架构是运行载体,行政单位应在国家编制规定的条件下,根据其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岗位及岗位规则,并在用人、决策方面做到集体、民主,确保工作的透明化,防止腐败滋生。最后,对管理措施、业务流程进行合理规划,行政单位借助电子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提高办公效率。例如,在采购业务方面,应利用可视化操作实施采购执行、账单支付等一些列过程,确保采购的透明性,降低因账目不透明所造成的风险。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第5篇

通过内部控制内容反映,我们可以看到:内控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有专门业务胜任能力的技术人员出任。它关系到监督质量及出具评价报告的质量。风险评估及提出策略,它关系到整个机关单位全局长远的发展,更为其科学筹资投资、决策管理等提供有利保证。对报表、预算、基建、投资等的监管,也是更高级别财务管理的要求,在“双重”监督管理中保障报表、数据真实可信;保障基建程序内容等合法正确及必要性;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等等。往后,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更是审计部门对机关单位全局、全方位深入管理。这不仅涉及财务、审计内容,同时还涉及业务方面的管理、风险的控制、岗位管理的分析、采购方面的监管等。它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其涉及的工作内容来看,这更像是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工作内容。因此,随着管理会计改革春风的强劲吹起,必然促进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岗位的设置。本人认为,近二三年时间里,在各大医院、各高校、厅级单位及政府相关管理监督部门必然催生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这一岗位。这是财务改革的必然,也是管理会计改革的举措,更是完善内部控制,完善管理会计工作的要求。单一的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并不能站在机关单位管理全局的高度去监管并协调多个部门。同时,总会计师的工作职责也远远超过机关单位财务、审计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它可以对业务经济活动监管、岗位胜任能力分析、财务内审监管,提出合理科学有效的意见。这是单一的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所做不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管理会计改革的内容,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单位及政府部门的工作现状和问题

机关单位财务工作内容不是很复杂,更多是涉及收入、支出、报表等方面。很少涉及股票上市、投资获利、合并重组等。正因为如此,往往给机关单位内部审计或内控以“松懈”。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和完善存在不执行或少执行的情况。这本身就违背了其工作职责。从审计、内部控制工作而言,一年到头,可能更多的就是年终时几张汇总表、总结报告就了事。没有专项审计或抽样审计等,有些甚至没有评估报告,更不说改进意见了。纸质报告或总结,成了敷衍了事、“完成任务”。

政府部门对机关单位财务的监管显然不足。通过上报的纸质材料、汇总材料等就可以看出其工作量,工作成效了?针对性的全面审计、专项审计、抽样审计还是必要的,如果就是对大企业大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对财政大额资金进行全面审计,而没有对中小企业,机关单位进行审计。那中小企业、机关单位的审计监管又在哪呢?难道机关事业单位就没有常规审计了吗?有时,几年下来都没有遇到过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职责之一就是保证财政资金、国家资金合法有效正确使用,并促进其高效运用。我想:这样的职责,不应该根据资金大小确定审计与否吧……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众所周知:中国人讲人情,怕得罪人。在当前改革中,中央已明确表示,敢于改革,敢于淌这浑水。该处罚的就处罚,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一定追究。此次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地方官员首先对改革身先士卒,从本身做起加大赏罚力度,落实问责制,敢于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内部审计或内部控制不完善、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情况,就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可以通过下文批评、通报、处分相关人员等形式加以要求和约束;对于出现重大经济问题、重大责任的,应该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在行政事业单位之中,由于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在单位日常工作中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小,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慵懒、散漫的现象;一些规模较小的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与管理相分离的问题;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中,各部门职责不明确、出现管理交叉或重叠,固定实物资产随意处置的情况;会计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不足等。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而引起的,而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也将进一步影响内控作用全面发挥。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管理力度不足,使得单位对自身会计工作与日常经济事务的监督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会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单位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导致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因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片面重视预算管理的现象,而对于违纪行为缺乏严厉的处罚,也使得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全面发挥。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信息化手段并未与时俱进等问题,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亟需妥善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一方面,提升管理层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加强对会计内控的支持力度,并对本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单位的会计报告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予以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对于本单位的全体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职工对执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职工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同时,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专业度与精准度,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应本单位的经济运转状况。

(二)健全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需要健全与完善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从而让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在执行方式、执行技术以及执行手段上能有确切的实施标准,保证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有据可循。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本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可适当参考与借鉴其他单位的内控制度的经验,同时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健全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好协调配合以及相互牵制等控制原则,促进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制定与完善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后,还需要把这一制度全面落实到具体的会计工作之中,同时确保执行制约制度的有效实施,将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职务互相分隔开来,并使单位财产保全与风险控制工作能够实现内部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健全与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建设职能作用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督从整体上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动态控制过程,而这一动态过程的正常运转,必须以良好的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督工作进行划分时,必须结合单位具体的财务运行的不同阶段,将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督分成两部分内容,即预算监督与执行监督。在单位的预算编制阶段,各职能部门需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编制预算,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进行审核;在落实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阶段,工作人员需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严格遵照违章必究的原则,进而提升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督,在确保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同时,能够对实施的效果进行监督与制约。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第7篇

(一)项目财务管理的风险应对能力弱随着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范围的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危机,经济危机逐渐向公共领域逐步蔓延,给各国的政府财务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进而造成了债务危机的频发,比如欧债危机,给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大多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其工作职能是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自身很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无所谓生产经营风险。忽略了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职能的过程中的种种政治以及社会的风险,因此没有对其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造成了对风险现象的识别能力很差,不能够进行风险评估,也就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例如,无视玩弄职权、行政腐败造成的财务管理风险风险,每年会友很多高官因此而落马;忽略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风险,缺少相应的应对措施;或者忽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效果不佳的风险。

(二)对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在我国政府部门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虽然有信息交流,但是不重视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一大通病。信息沟通系统缺失而使得部门同级之间、部分上下级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够共同及时解决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结果造成严重后果。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各个单位对信息化的要求不够具体和清晰,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不了解,轻视信息化在财务管理所起的作用,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制定的信息化制度也不完善。各个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都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统一的规划。财务信息化涉及的知识比较全面,对会计、计算机、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要求,而单位比较缺乏这样的全面型人才,尤其缺乏既懂财务知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内部的体制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和加强财务管理的体制,首先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行政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例如可以对预算控制进行建设;对于招投标项目的财务管理;管理项目质量的财务体制;以及建设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等,对每个部门分工明确,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内部管理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项目要在标准和规范下进行,对内部集中核算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建立重大问题议事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会计员工工作守则等管理制定、规范内部运作,提高财务审计处的行政管理水平。

(二)加强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建设项目财务结算的管理工作,应该及时的组织监管部门、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进行有效认真的协调和部署工作,共同为项目财务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在项目竣工之后的三个月内,建设单位应该完成编制竣工财务结算的工作。在竣工财务结算未通过批准审核前,建设项目实施部门不能撤消,财务主管人员及项目负责人也不能调离。财务人员要按照相关财务核算方法实事求是、认真的制定项目竣工财务结算,做到编制准确、及时。到竣工财务决算批准之后,应该及时的变更相关账务,进行资产移交手续办理和资产产权登记。

(三)完善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的风险评估体制首先应该对所要建设项目的财务进行合理预算。概算是进行项目建设控制及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概算控制就是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项目各项经费的控制和协调工作,工程经费不能随便挪用。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根据项目的法定程序进行项目建设,及时组织规划、财会、工程部门、技术、法律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工程概算及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事先研究报告、充分的论证和评审,严格保证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性。而后,应该按照工程概算编制对项目进行预算以及规划,在制定预算时,应该参考以往的年度结余资金、预算内外资金及当年财政拨款,做到项目规模适当,经费来源可靠,结构合理。预算执行是将预算批复环节设置的执行规则和程序在实际支出过程中具体落实和应用。预算执行规则是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的连接点,既作为预算批复环节的批复结果,也作为预算执行环节的执行规则。在预算执行环节中应保持单位财务核算和业务工作的一致性,建立财务核算工作对预算批复和执行工作的信息反馈与验证机制。预算执行一般包括三种途径:直接报销、政府采购执行、执行申请(内部采购执行)。预算管理机构或岗位应根据经费支出事项的分类,选择预算执行路径。

(四)实行建设项目财务的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单位充分利用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便利,将计算机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现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一体化和现代化的模式。财务信息系统是单位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财务信息化工作负责人,负责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领导工作。建立并实施财务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导致内部管理失策的几率,切实保证财务的安;保证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各项业务数据既准确又及时;实现单位各级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保证单位之间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

3结束语

行政事业论文范文第8篇

1.缺乏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意识对于很多单位来说,购置才是管理的重点,对于日常的资产管理,过于重钱轻物,过于片面性。由于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足,易产生一些观念上的偏差,最终导致资产机构不健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资产的监管上也存在不足,最终使得购得的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是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价值编制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2.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落后一般来说,多数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管理人员只是单纯的认为资产管理就是将财务开支等细分并制定公用经费管理。因此,缺少一个有效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固定资产的额帐或者没有对实物帐进行登记,就不能从实物形态或者价值上反映固定资产,对于资产的存量、结构和状态都不是很清楚,很可能会导致单位的资产状态混乱。

3.缺少严谨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管如果资产管理中的账务情况与实物情况不清楚或者不符合,会造成资产混乱,后期的监督检查中也会出现很多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单位没有做到固定资产的及时入账,购置的固定资产部分没有入账,没有及时的盘点单位固定资产等。单位的领导对于单位自身的固定资产情况掌握不明确,对于一些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不清楚,还存在一些资产长期挂账但不存在的情况等。再者,如果对于固定资产的部分实物处理过于轻率,或者部分资产不追回等都可能造成资产流失。其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严重缺乏约束机制和监管力度,财务与资产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沟通、相互制约,管理层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制度来控制固定资产的支出和购置等也是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缺陷的原因。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单位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问题,单位要不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断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通过优化和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来预防腐败,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出发,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管理自觉性,从而积极推动资产管理制度的监理。

2.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既保证了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合理有效,也是规范各部门资产配置的前提。所以,就需要健全并完善制度,保证资产的核算、管理和实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落实资产责任,切实对资产购置、价值核算以及处理等环节进行加强监管,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其管理意识。

3.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监督事业单位本就要求要定期对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由专门的人员对单位的总账、明细账和各项卡片进行核对,再划分到各业务块逐一进行清点。积极寻找出盘盈的原因,做到及时登记上帐,及时落实责任人。对于这些就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不仅要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还要做好机制中记录的完善和资产的处理,严格定期盘点资产制度,并不断健全和完善。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